美国最新官方数据:7.6万中国人等待职业移民排期
最近移民局集中公布了一拨各类移民申请的最新审批数据,其中包括一些大家非常关心的关键数据,例如H-1B、L类、O类工作签证,以及目前正在等待排期的职业移民数据。 工作签证 首先来看工作签证各类别的情况:具体分析各类别工作签证的最新审批数据之前,先放一
35岁,是很多人成长过程中逐步积累社会经验、渐渐走向成熟的年龄。然而,关于“35岁遭遇职场危机”的话题屡见不鲜,在众多招聘信息中甚至还有特别戳心的一个要求:年龄35岁以下……在长久的舆论渲染之下,35岁逐渐成了危机和焦虑的代名词。
面对2020这样的大环境,企业停摆倒闭,就业竞争力加大……这次紧急事件导致的突发状况令“35岁危机”带来的焦虑变得尤为明显。今天,小澳向大家分享一个移民故事,看看这位华人朋友是如何逃离焦虑,走好职场下半程的!
幸运逃离了职场焦虑
我今年35岁,现居海外,在一家银行担任机构银行数字化的Associate Director(副总监)。
总体来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没有35岁时间表的女性。
当然我也有过焦虑的时候,我曾为自己作为女人要生孩子而暂时离开职场、不得不放慢脚步而懊恼。但也就在35岁前后,我慢慢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跨过了需要操心温饱的阶段,对人生有了自己的节奏。
我23岁复旦经济系本科毕业后,加入了某某银行管理培训生项目。26岁调职到新加坡。29岁时,我怀着孕申请了INSEAD的MBA。在第二学期,从早上八点半到晚上十点,我都在学校念书,见不到醒着的儿子,那段时光回忆起来仍觉得有些遗憾。
毕业后,本来我继续留在新加坡也不是不可以,尤其考虑到新加坡交通便捷,回国方便,也容易请到合适的住家帮佣。但是,我更希望自己能亲自陪伴孩子长大。于是,在31岁那年,我离开亚洲搬到了现在住的地方。
即使是在金融行业,这里每天仍然朝九晚五上下班,每周至少可以去健身房三四次,周末也不会加班,更适合照顾家庭,我也能和先生一起亲自带孩子。
在我身边,许多人似乎并不把升职加薪当作最重要的事。在我的级别,有我这样三十多岁的,也有四五十岁的同事。
高税收与好福利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大家并没有那么焦虑于升职加薪。有的人还停薪留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女性则每生一个孩子就休一年假。我周围似乎没有人会因中年的到来,而感受到职场焦虑。
在我看来,职场招聘要求应聘者在35岁以下,是赤裸裸的歧视,也没有任何逻辑和理由。
新加坡凭什么成为移民界新宠?看看新加坡是怎么做的?
近一两年来,全球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通过新加坡投资移民、新加坡创业移民等各种移民方式纷至沓来,新加坡成为了移民界新宠。或许你会问:新加坡究竟有什么魅力,凭什么能受到这么多人的青睐呢? 难道仅仅就因为这些漂亮的数据? 全球安全指数国家第一 全球
在海外,不仅年龄不能作为招聘要求,性别、种族都不可以。许多公司甚至连高管都要求有一定百分比的女性名额。虽然这又会带来另一个问题——比如我讨厌因为这个名额的存在,人家会说我升职是因为身为女性。
但我仍然非常庆幸,这里的职场大环境让我不再焦虑。我目前的生活中也并非没有压力和挫败感,但它们更多来自于——自己的银行工作没有为客户提供应有的价值。
我算是一个逃离了中年职场焦虑的幸运者。
职场上的“35岁危机”是如何形成的?
在程序员这个圈子里,流传着一个奇怪的观点:30岁以后,如果还在写代码,不做管理工作,那就是失败人生。
在这种职业观的驱使下,有好些人在职场初期,专业能力一般时,没有充分锻炼自己的硬核能力,就急急忙忙转型做管理。
这种人到了30多岁以后,如果职业出现波动,确实不再好找工作。这就是“35岁危机”在互联网行业的现状。
从年龄上看,这种人工作经验应该很丰富,但有品质的经历很短,而且这个阶段的人对收入要求也高。这当然会导致企业去招聘更年轻,要求也相对不高的人。
海外有很多大龄程序员和职业经理人,他们五六十岁,专业能力很强,经验丰富。其实,这些老程序员对团队来说,是很宝贵的资产。
在国外,职场没有什么年龄、性别之分。年龄所带来的经验,是给他们加分的,并没有损害他们的职业竞争力。这或许就是大多数人选择移民的原因之一吧。
移民咨询微信号:fczg336 或联系:whatsApp:+852 54843678 本文源自头条号:凌宇移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移民之后,我做过后悔的两件事
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碰到一些后悔的事,如果能再来一次,会怎样做的更好,可惜再也不回不去。最痛苦的,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我想谈谈对于这几年,在工作上遇到的一些事,也希望能够给读者借鉴。 初到美国,大家都说不能一直在家闲着,基本上会去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