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港星移民英国!将前去与林子博会合,自曝已推掉内地许多工作
饿了吗?戳右边关注我们,每天给您送上最新出炉的娱乐硬核大餐! 10月24日,有港媒报道称,43岁的演员林雅诗将在两个月后移民英国,过普通人的生活。 林雅诗在23日出席某个品牌活动,向记者透露打算离开香港这个伤心地,去英国和儿子家人团聚,因为她不愿再想
海地移民危机:历史经纬与现代启示
连日来,发生在美国南部边境的海地移民危机持续引爆世界舆论,且丝毫未见减弱的势头,大有力压中美洲“移民大篷车”、重构拉美赴美非法移民结构之势。其实,海地对外移民浪潮并非新鲜事物。纵观百年以来的拉美移民史,海地移民在其中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其与美国之间的恩怨情仇更是为这段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前这场危机既是历史的缩影与延续,也具有时代变局下的新特点,折射出美国在当前世界动荡变革中所面临的系统性挑战。
这张9月19日在墨西哥科阿韦拉州阿库尼亚城拍摄的照片显示,购买物资的非法移民在美墨边境的里奥格兰德河上往返。 近期,大批非法移民在连接美国得克萨斯州边境小城德尔里奥与墨西哥科阿韦拉州阿库尼亚城的“德尔里奥国际桥”一带“安营扎寨”,其中许多人是海地人。他们不时到阿库尼亚城购买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再蹚河返回宿营地。 新华社发
一、海地对外移民百年浪潮
国际移民组织曾有统计,全世界移民比率最高的10个国家中有5个在加勒比。而海地明显是其中的“佼佼者”。据估计,迄今为止移居海外的海地人已占到该国本土总人口的20%。自二十世纪初以来,海地移民已经踏足美洲大部分国家以及法国等欧洲多国。可以说,海地近当代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海地移民的血泪史。
二十世纪第一波大规模海地对外移民潮发生在美国军事占领时期(1915-1934年)。同期,美对海地邻国多米尼加的占领与投资导致该国制糖产业快速扩张,多劳动力市场难以满足需要。在美占领军推动下,大批海地农民前往邻国从事甘蔗砍伐等体力劳动。据统计,在1935年,已有约5万海地人定居多米尼加。
进入二十世纪下半叶,海地对外移民开始井喷。尤其是在五十至八十年代杜瓦利埃父子独裁统治时期,海经济民生凋敝,海地人掀起逃离浪潮。如果说五六十年代是以海中产及富裕阶层向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魁北克移民为主的话,七十年代之后的移民则主要由低收入人群构成,且目的地更加多元化,美国佛罗里达州、巴哈马、法国本土及法属加勒比领地等成为“新宠”。由于海地人这一时期多采用乘坐小渔船的方式偷渡美国,故被称为“海地船民”。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在1991年阿里斯蒂德民选政府被推翻后,海地赴美偷渡船民激增,与美政府矛盾激化,爆发了第一次美国海地难民危机。美国粗暴对待这些移民,甚至将其关进古巴关塔那摩监狱,引发世界舆论哗然。
经历了世纪之交的几年平静期后,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再一次触发新一轮海地移民浪潮。这一波移民的触角突破了北美和加勒比地区局限,开始向巴西、智利等南美洲国家延伸。与其他目的地不同,海地人几乎都是以劳工移民身份——而非难民——来到南美的。比如,在巴西,海地人最近已超过葡萄牙人成为巴外来移民劳动力的首要来源。在南美的海地人相对较少。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在智利的海地人约有20万人,在巴西的则有约10万人。
当前这场美国移民危机就主要是由先前旅居南美的海地人“二次移民”导致的。去年以来,巴西、智利等国经济受疫情重创,移民政策更加收紧,本居于底层的海地人境遇每况愈下。与此同时,拜登政府上台后开始奉行较为宽松的移民政策。强烈的对比之下,南美的海地人纷纷开启长达近5000英里的北上跋涉之旅赴美“讨生活”,进而引发了这场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海地难民危机。
二、海地难民向来不招美国“待见”
面临“星际移民”,你会做出啥选择?95后网络作家齐佩甲《星界使徒》里写答案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据《2020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90后、95后作者的创作表现突出,年轻作家已经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生力军。近日,刚刚完成516万余字的《超神机械师》的作者齐佩甲,又开启了科幻无限流新作《星界使徒》的创作,开书24小时,收藏人数近5万
在本次危机中,美国边境巡逻队鞭笞驱离海地难民并将其强制遣返回海地的做法引发世界舆论哗然,不仅招致联合国严厉批评,被指违反国际法,更在美国内引起朝野广泛质疑,美海地问题特使甚至因之愤然辞职。拜登的移民新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然而“太阳底下无新事”。 当代美国海地移民史已充分显示出,拜登的做法其实甚至都算不上“出格”。他只是做了一个美国总统“该做的事”——阻挡海地难民进入美国,必要时可以不择手段。这一政策传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大批不说英语、皮肤黝黑的“海地船民”在南佛罗里达海岸突然出现,瞬间激起了美国人的排外心理。时任卡特政府专门制定所谓“海地人计划”,对海地难民予以大肆拘禁,全盘否定其避难申请并遣返回海地。里根总统不仅完美继承了卡特的政策,更出台新的海上拦截计划,将移民执法延伸到远至巴哈马和海地一带海域,不给难民任何可乘之机。老布什总统则更进一步,历史上第一次启用了古巴关塔那摩海军基地来关押海地难民,羁押人数曾一度超过1.2万人。这一政策也得到了后任克林顿政府的继承。在二人前后执政期间,曾有数百名难民因被查出罹患艾滋病而被强制拘禁在关塔那摩。这为日后美政府动用公共卫生法规来限制移民开启了先河。进入新世纪以来,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各届政府都没有放松对海移民政策,赴美海地移民进入相对蛰伏期,直到今年这一局面才再一次被打破。
与其他族裔的移民相比,海地人显然遭受到了美国人更多的歧视甚至是种族主义对待。这在其与古巴人的比较中尤为凸显。冷战期间,尽管古巴赴美非法移民的人数要远大于海地人,但其基本未曾遭遇海地人面临的被排斥和大规模监禁的悲惨境遇。原因在于:一是在政治层面上,美反对古巴卡斯特罗统治,因而自然将古巴移民视为政治难民;美支持海地杜瓦利埃政权,故更多将海地人视为经济移民,不承认其避难申请。二是美国人种族主义色彩难掩。相对于古巴人等拉丁族裔,海地人等非洲裔黑人极易被妖魔化,甚至长期被攻击为携带病菌。上世纪七十年代,海地人因被贴上携带肺结核病毒的标签而被关押;而到了八十到九十年代,这一标签又换成了艾滋病。总之,美国主流的移民话语体系更多关注中美洲人及其他拉美拉丁族裔,海地人长期被“嫌弃”的命运则从未改变过。
三、拉美移民危机深度发酵,美国终遭反噬
当前这场海地移民潮彻底引爆了今年以来美国所面临的史上最严重移民危机。美海关数据显示,早在七月,抵达美南部边境的非法移民数量就已超过百万。特朗普在年初时警告称拜登政策将导致“从未见过的非法移民潮”,这一预言已然成真。面对这场危机,拜登政府所奉行的较为宽松的、致力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移民新政正面临失灵,并转而开始向当代以来美主流的严厉移民政策方向回归。但现在看来这一转向为时已晚。
今年大规模的拉美移民潮可以说完全出乎美国意料之外。长期以来,作为世界霸主,加之又拥有独一无二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鲜有地缘政治挑战能真正威胁到美国。即便美在全世界坏事做绝,系统的反作用往往也难以触及其本土的核心利益(“9·11事件”是少有的例外)。比如,美国长期以来在中东北非施行的非正义干涉及颜色革命曾经催生出大量难民,但最终却是欧洲盟友在2015年替其吞下了难民危机的苦果;近期美从阿富汗仓皇撤军导致的该国难民潮也大多流向了中亚国家;在拉美,各国在“门罗主义”的支配和剥削下始终敢怒而不敢言,偶发的几次小规模难民事件也完全在美掌控之中。美国的心态愈发有恃无恐起来。
然而,正义虽会迟到但永不会缺席。当下的世纪疫情似乎令形势悄然起了变化。在疫情冲击下,拉美国家的治理困境进一步加剧,其中海地更是滑入了“失败国家”深渊。出于对“后院”惯常的冷漠再加上自身难保,美国最终放任拉美沦为了世界上抗疫最失败的地区。在此背景下,拉美的底层民众已无路可退,只能是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汇聚成一股洪流涌向美国。可以说,本次移民危机可算是“9·11事件”后美国在国际体系层面又一次面临的具有地缘意义的挑战,表明在当前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纵使美国亦无法独善其身。
作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副所长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步少华
编辑 曾佳佳
流程编辑 吴越
移民咨询微信号:fczg336 或联系:whatsApp:+852 54843678 本文源自头条号:北京日报客户端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明查|特朗普发推特警告“史上最大规模移民大篷车”将袭美?
澎湃新闻记者 南博一 实习生 郑淑婧 25日,有作者在“今日头条”平台发文称,“最新消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声明,史上最大的(非法移民)大篷车正朝美国走来,而拜登政府毫无准备,也毫无作为。”并随文配上了一张疑似“特朗普推特”的截图。 搜索发现,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