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西班牙移民部长:非常需要引入外来移民
利好! 西班牙新任移民部长埃斯克里瓦(José Luis Escrivá)已宣布就职。 他表示:西班牙目前面临人口老化趋势,而要应付这个挑战,需引入外来移民以弥补西班牙的人口流失,尤其是劳动力减少,他在任期内的工作之一就是开启“便利化移民流通”(favorecerlo
横发会按:横发会坚决反对以任何形式引进洋垃圾,坚决反对给予任何外国公民超国民待遇,但是坚定支持有条件地引进外国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自信基石。
最近,《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上热搜了。
很多人没看条例的具体内容,便断章取义,自行脑补了很多。什么“来的只有洋垃圾”、“女孩子要被逼着嫁给外国人”、“中国男孩保护中国女孩”都出来了。更有甚者,吓得都要跳楼了:
实际上,《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中除了与中国人结婚的外国人可以申请长期居住以外(多数国家都有这种规定),条例中对于永居中国的外国人的要求并不低:
比如需要拥有高学历(博士研究生或知名高校毕业);掌握中国所需的核心技术;以及拥有远高于中国普通居民的收入,或资产投资(在中国境内投资折合人民币超过1000万)等等。相较于美国的永久居留(绿卡)政策中,除了杰出人才和投资移民外,大量的普通体力或脑力劳动工作者,以及旅美的新生婴儿都有机会获得绿卡,而在中国,这些都是不可能的。
当然,条例仍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永居者的权利范围过大,义务却含糊不清等等。依然有可能形成人们厌恶的“外国人超国民待遇”。不排除在未来,会有新的补充条例来完善。
外行闹情绪,内行看门道。这条例背后其实意味着,中国对未来发展有信心,准备引进更多的高端人才来建设未来。这世上,没有一个大国是不需要引进外国高端人才的。
而半个世纪前,美国就有一位不惜下血本也要请来的“移民”高端人才,他就是被誉为现代航天之父的冯·布劳恩。
△ 沃恩·冯·布劳恩
沃恩·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出生于普鲁士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容克斯(Junkers)家族,一个在19到20世纪期间,活跃于普鲁士军界和政界的强势家族。
但是布劳恩自幼对权力和武力并没有太大兴趣,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科学探索上。十三岁生日那天,他的母亲艾美送给他一个望远镜作为生日礼物,这更助长了他对太空探索的热爱。
在求学阶段,布劳恩很早就意识到,如果想要把人送到外太空,乘坐火箭是最可行的办法。因此,在学校毕业后,他加入了太空旅行协会Verein fur Raumschiffahrt(VfR),并首次获得了参与设计和制造火箭的工作机会。
△ 追梦青年
随着太空旅行协会的科研活动越来越多,引起了德国陆军的注意。
1932年春天,一群德国军官前去观看火箭发射实验,年轻能干的冯·布劳恩很快就在人群中脱颖而出。陆军军械官沃尔特·多恩伯格看到了这位年轻工程师的巨大潜力,劝说他加入陆军,希望他能探索火箭在军事层面的应用。
△ 全场最佳:布劳恩
于是在这一年的11月1日,布劳恩与德国联邦国防军签订了一项合同:陆军资助他以研究学者的身份,在柏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而他要做的,则是无保留地向陆军分享他的全部研究成果。
随着希特勒的上台,第三帝国对于军队的拨款也越发频繁且慷慨。鉴于布劳恩的杰出才能,博士毕业后的他,被安排到研发火箭武器的专项团队中担任领导人。在他的带领下,研究团队成功发射两枚安装有陀螺仪,并以液态氧及乙醇为动力来源的A1火箭。
这项武器到了第四代基本成熟并投入实战,即A-4(Aggregat-4)火箭。这种火箭威力强大、自带导航系统,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能够飞到太空高度的武器。同时,A-4火箭还有超越了音速的飞行速度——这意味着,火箭在人们听到声音之前,就已经命中目标了。
△ A-4火箭
在这样的火箭攻击下,英国一度陷入了被动:强大的英国皇家空军看似已经拥有了制空权,但本土却在火箭的轰炸下无计可施。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武器的精确性比较差,经常会偏离指定轰炸目标很远。
虽然精度方面仍有瑕疵,但是这种高速从天而降,宛如日耳曼神话中的武器,依然赢得了元首的青睐。他给这个武器起了个更霸气的名字:vergeltungswaffe-2(意为“天谴-2”)火箭,并下令大批量生产。直到战争结束,第三帝国总计生产并发射了超过2000枚V-2火箭。
记不记得小时候玩的《红色警戒2》中威力强大的V-3火箭?这种武器,就是后人对V-2火箭的一种幻想延伸。
△ 《红色警戒 2》里的 V-3火箭,渣画质才有内味儿
但是随着苏军的反击和美军的参战,第三帝国的局势急转直下,焦虑的情绪在全国蔓延开来。一天,由于喝大了,布劳恩在跟同事聊天时,不小心说漏嘴了:他希望战争快点结束,这样他在火箭上的研究,就可以尽快转向航天领域了。这一次“瞎说大实话”很快招来了盖世太保的逮捕。他的顶头上司,时任军需和军械部长斯佩尔亲自向希特勒劝说,才勉强使他从监狱获释。
回到工作岗位后,他和下属先后收到了德国司令部好几项相互矛盾的命令,据他回忆:“我的办公桌上有十封信。其中有五封命令我们坚守岗位,如果我们胆敢撤退,我便会被免职并入狱;而另外五封信则说,如果我们不尽快撤退,就会被枪毙!”
不必多想,在盟军和苏联的夹击下,第三帝国从上到下早已全面崩溃,战败只是个时间的问题。投降,变成了布劳恩及其下属的头等大事,对比美军和苏军处理战俘的态度,向哪边投降也就显而易见了:
△ 德国战俘在双方的死亡率:美军 0.15%,苏军约 15%-33%
布劳恩有意投靠,美军其实也早有意接纳。但是,接受这一类“移民”,来自民间的阻力也是巨大的。因为在研制V-2火箭期间,火箭的很多零部件都出自集中营的劳工之手。
集中营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极为恶劣,以至于死于V-2火箭轰炸致死的人(9000余人),还没有因制造V-2而死的人(12000余人)多。在美国民众眼里,任何参与奴役集中营劳工的人,都具有道德上的污点,不能接纳。
为此,美国政府特意展开了“回形针行动”,即在1945年至1959年之间,秘密地将1600余名德国的尖端科研工作者从德国带到美国,为美国带来技术上的支持。而冯·布劳恩本人,位列这1600多人的名单之首,可见美国有多么迫切需要这个“移民”。
北美移民:升入天堂还是坠入地狱?
北京的一个好朋友转发了微信上的一篇文章给我看《回不去的故乡-海外精英为什么死也不回国》,文章非常极端地把北美华人的生活描绘成了好似大部分的华人都在地狱中挣扎。 电视剧《都挺好》中诸多对海外华人的"悲惨"状况入木三分,不尽其祥的描述,更让人感觉
最终,美军在奥地利接受了以布劳恩为首的科研团队的投降,并将其秘密地送往美国。而占领了柏林的苏军,只能带走第三帝国残存的工业设备,以及工厂的基层工程师。
随着二战的结束以及冷战的开始,美国最大的对手从德国和日本,转为了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虽然在观念上针锋相对,但由于彼此都手握核武器,一旦爆发热战争,结局肯定是世界末日。
△ 两大巨头掰手腕,课本里大家都见过
因此,双方只能通过军备以及科技竞赛一决高下,来证明自己的观念才是更先进的。而在众多武器当中,能够运载核武器,直飞敌营的火箭,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军事威胁能力。
幸运的是,在那个时代,没有谁比发明了V-2火箭的布劳恩更懂火箭。一开始,美国也正是在V-2火箭的基础上设计了自己的“红石”火箭。但是鉴于V-2火箭在盟军心中的恶名,这种火箭并没有启用,而是暂时被美军“冷藏”。
可是苏联人并不忌讳V-2,他们以这款火箭为原型,设计出了苏联自己的R-7火箭。R-7火箭不仅成功抢先发射了人造卫星,还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人为将生物(一只狗)送入太空。而那只狗,就是R-7火箭总设计师谢尔盖·科罗廖夫的爱犬莱卡。
△ 图1:科罗廖夫和爱犬:。图2:R-7火箭。
苏联的神操作,顿时让美国颜面扫地。为了挽回颜面,在太空竞赛中反败为胜,时任总统肯尼迪更是放出豪言:“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我们选择登月)”
自然,V-2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就不追究了。布劳恩更是直接被任命为NASA(美国国家航天局)的空间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设计师,放开手脚来发展航天科技。
来自政府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是想要赢得这场竞赛,需要的是全国的力量。为了得到更多来自民意的支持,布劳恩还请来了“宣传救兵”—— 华特·迪士尼。通过娱乐行业的力量,让全民思想步入太空时代。
△ 娱乐科学两开花
很快,迪士尼推出了一系列科教娱乐节目,包括《人类和月球》、《人类和太空》等等。布劳恩也在节目里亲自出镜,向美国的普罗大众展示航天科学的魅力,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
△ 布劳恩向观众展示太空站内部结构
布劳恩的宣传工作没有止步于此。他还写了一本名为《火星计划》的科幻小说。讲述在未来,人们成功移民到了火星,在人类文明的新边界上,继续探索未知的世界。虽然是幻想,但是布劳恩确实有过关于火星探索的计划。
而在这部小说的剧情中,有一位临危受命,被火星移民推选为领袖的人物,名字叫艾隆(Elon)。有印象吧?今天的艾隆,也正在努力地去实现书中的剧情。
△ 《火星计划》与艾隆·马斯克
但不是所有人的热情,都被这位来自第三帝国的狂人所点燃。有一小撮人对于登月一事并不感冒,甚至认为这就是布劳恩以一人之力,绑架全国人民来实现他个人的航天梦想。库布里克电影《奇爱博士》中,癫狂恐怖的奇爱博士,就是以布劳恩为原型创作的。
△ 艺术与现实
当然,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支持梦想。最终在NASA的努力下,阿波罗11号于1969年成功登月。“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成功迈了出去,并且让美国在太空竞赛中打败了苏联。
但正是因为打败了苏联,布劳恩的事业也就被过河拆桥了。在多数美国人看来,既然已经证明美国航天技术更厉害了,继续把钱花在没有经济收益的太空竞赛上,变得毫无意义。于是,美国政府对于太空探索的拨款越来越少,火星移民的计划自然也是遥遥无期了。
尽管一生存在着很大争议,但是冯·布劳恩依然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航天之父”。在他的启发下,人类的开拓梦想被点燃。生活不再只是眼前的苟且,而是在梦想的指引下,探索宇宙新的边界。
这也是为什么,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会选择不惜血本地打捞已沉入海底,当年阿波罗11号所使用的土星5号火箭推进器,因为他希望能够重新点燃人类对开拓未知世界的梦想。因为人活着,不能只有眼前的消费和娱乐,还要有梦想。
△ 布劳恩与火星5号火箭推进器
半个世纪以前,人类的梦想被一个美国政府偷运来的德国“移民”所点燃。
而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又会是谁,再次点燃人们心中的梦想呢?
参考资料:
1.How This Nazi Engineer Took America to the Moon | ATHENAISM
2.Wernher von Braun: History's most controversial figure? By Amy Shira Teitel | aljazeera
3.Biography of Wernher Von Braun | NASA
4.Wernher von Braun | v2rocket.com
设计/视觉:团结湖水怪/YAN
来自横发会的神秘祝福
移民咨询微信号:fczg336 或联系:whatsApp:+852 54843678 本文源自头条号:青年横财发展会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所不知道的几个“欧洲移民”国家
我们一提到“欧洲移民国家”都知道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这些国家,其实还有一些国家也是“欧洲移民国家”,只是这些移民包括欧洲白人与白人自行通婚的后裔,也包括欧洲白人与当地居民或非洲移民混血生育的后裔。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移民在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