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加拿大经济类移民表现的传统方法可能会产生误导
加拿大十分关心移民在其经济中取得成功。经济移民计划旨在为加拿大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候选人。数十年的联邦政府研究表明,年轻时到达加拿大,文化程度高,英语或法语能力强的移民获得成功的机会更大。 加拿大对经济一体化的承诺体现在加拿大每年向新移民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一句脍炙人口的民谣,道出了蓬莱移民的主要来源。六百年前后的移民大潮,使蓬莱乃至山东近半数以上的人有了一个共同的根——洪洞大槐树。
村庄多为明清后移民
“蓬莱500多个村庄,大多是明清后移民而形成的。”接受采访时,蓬莱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沙向阳开门见山:“为了搞清蓬莱的移民问题,我们派专人对本市村庄进行了全面调查,历时两年多,行程近万里,搜集了180多本姓氏族谱,为了解村庄的历史变迁及姓氏的来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据了解,蓬莱历史文化研究会查阅《明史》、《洪洞县志》及其它典籍发现,明代从洪洞大槐树迁出移民数百万,其中迁往山东约50万人,涵盖几百个姓氏。而山师大地方史研究所所长朱亚非认为,山西移民人数约占山东人口的20%,涉及到全省92个县市,蓬莱为其中之一。
而根据研究会和蓬莱地名办提供的资料分析可以看出:蓬莱市现有584个村庄,其中隋唐时(建村)命名有50多个,宋代命名有20多个,元代命名有10多个,其余近500个村庄都是明清以后建村命名的。这个统计数字不是十分精确,因为明清后的500个村庄有不少是在消失了的老村庄的废墟上建立的,这500个村庄的居民多是从各地移民而来。
“云南移民”之说不足信
事实上,目前在蓬莱部分村庄流传着“云南移民”的说法。对此,蓬莱历史文化研究会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工作认为这种说法不足为信。
沙向阳说:“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蓬莱的土著人口不到20%,约100个村庄,80%的村庄属于明代以后迁移重建的。其中有100多个村庄来自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及江浙一带。400多个村庄称是从云南、小云南来的,占村庄总数的70%。直呼为‘小云南’来的有300多个村庄,约占总数55%。对此,我们持有异议。”
为证明自己的观点,蓬莱历史文化研究会通过多年研究加上专家学者及周边县市史志部门实地考查认为,云南自古为边远荒蛮之地,人烟稀少,不具备对外移民的条件。
查稽《明史》及明代修纂的《云南通志》等,也无对外移民的只言片语。而早在清中叶修纂的《莱阳县志·云南移民考释》曾明确指出:“居民传说,其先世来于明洪武二年,迁自云南。征诸历史,度以理势,滇洱蛮荒,久居化外,元置行省不及百年,而洪武二年,梁王犹为元首,大理仍属段氏,明兵力未及。安得有迁民之举?其说不攻自破也。”
另据《明太祖实录》称,洪武十五年(1382年)才将云南收复,划归明朝版图。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云南人口59576户,人口259270人。也就是说当时云南仅20多万人口,而山东人口已达300多万。并且两地相隔万里之遥,移民之说难以置信。而据《明史·兵志》称,明洪武十五年二月平定云南后,先后向云南乌撒卫等地设军卫屯戍之,后增至20卫,拥兵15万,军民合并不足40万人,哪里有民可移?
云南移民之说,多称来自乌撒卫,而经考证:乌撒卫是位于云南镇雄和贵州威宁交通要冲的一个小镇。明洪武十五年二月,朱元璋平定云南之后,在此设卫戍边。乌撒卫有多大,据史料记载: “周二里三分,高二丈,无池。”城区面积仅0.33平方公里,如此弹丸之地,何来有民可移?
“但是,不排除历代的人口有自发零散流动,加之当朝的军队调防,形成了少量的人口流动。” 沙向阳研究发现: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授命徐辉祖在东南沿海设立边防卫所,其卫戍的士兵就有从乌撒卫换防过来的,有的到胶州湾的琅琊等地驻守,成为‘云南移民’的部分例证,似有可信。
“小云南”误为“云南”
“事实上,多数村庄是把‘小云南’误为‘云南’,以讹传讹。” 沙向阳认为,将山西之“小云南”地名误作为现今的云南省,是蓬莱“云南移民”说法的真正起源。
沙向阳说:葛剑雄教授在论及中国移民史曾指出,“元末明初,山西是北方唯一能输出人口的省份”。早在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就在山西设置云州,辖今山西大部,河北,蒙古部分地区。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云州都督府,周边的的州县地名皆带“云”字,云北、云中、云南、云岗、云泉。当时大同以南、太原洪洞等地则被称为云南不足为奇。后来天下一统,云南省归于中华版图,后人为有区别,才将山西之“云南”称之“小云南”,流传至今。
《莱阳县志·云南移民考释》也指出:“何谓‘小云南’?为山西地也。盖阴山之南,恒山之北,曰都、曰州、曰府、曰路,自昔即以云称,其土人必以‘云南’称者……而迁者不忘故土,故传称为‘云南’又以非云南省,故又别之为‘小云南’。”
研究中,蓬莱历史文化研究会从蓬莱搜集的村庄史和姓氏谱书中,也找到了大量从“小云南”迁移而来的例证:
(一)蓬莱王言家族,俗称太原王氏。据王氏保存最早的明嘉靖修纂的谱书及清乾隆续修的《王氏族谱》称:王氏祖先,始自太原秦拼之后,遂家莱州府高密县大河焉,洪武四年任莱州侍尉,洪武七年,调拨登州时已五世。
(二)蓬莱市北沟镇北唐村《唐氏族谱》称:唐氏祖籍山西晋唐,平阳府、云中南部、唐家埠,明代先移于奉天府西河沂落难,天顺丁丑(1457年)后移于黑山岛,又南迁蓬莱县南乡蔚阳山后唐村落户。
(三)蓬莱北沟镇上口赵家《赵氏族谱》称:赵氏于明嘉靖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祭祖后东迁,兄弟三人,一个至莱州住下,一个居黄县,一个到蓬莱城西上口赵家落户。
三峡移民,失去的记忆
2001年5月12日晚上,三峡库区云阳外迁移民在老屋吃最后一顿团圆饭 2001年5月13日,重庆三峡库区云阳县首批外迁移民启动 2001年5月14日,重庆三峡库区云阳县故陵镇2014名移民乘船经过建设中的三峡大坝工地。 2001年5月15日,三峡库区云阳县外迁江苏南通移民蒋
(四)大辛店井湾子周家《周氏族谱》称:周氏祖先,六世周应元,于成化年间(1465年)由山西小云南迁至蓬莱城里北大街土地庙附近,七世周琏由城里迁至龙山北麓井湾子安家。
(五)村里集镇上王家《王氏族谱》称:王氏于洪武年间,由小云南崖头村,迁至莱阳亭儿山,永乐年间遭水灾,又迁至蓬莱城黄水河上游居住,取名王家村。
(六)蓬莱阁街道小皂村《宁氏族谱》称:宁氏祖先自明嘉靖年间,从山西平阳府蒲城东迁至蓬莱城东山左落户安家。
(七)南王街道宿驾埠《梁氏族谱》称:梁门南郡世族也,小云南是故家,蓬莱诸谷梁家是我祖先移之地,后有一支迁居宿驾埠。
(八)北沟镇《聂氏族谱》称:明洪武五年(1372年)聂祖从山西云台山经洪洞大槐树迁至山东莒州落居,后来一支迁到蓬莱聂家定居。
(九)北沟镇下魏家《魏氏族谱》称:魏氏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由小云南棘子沟迁至蓬莱城西南二十五里处定居。
(十)潮水镇观里村《曲氏族谱》记载较详:“粤稽吾族,昉于曲沃(古邑,在今山西闻喜东北),桓叔其始封也,桓叔为晋昭侯叔父,实唐叔虞支裔,分封桐叶,上昭姬宗,而曲沃为晋所分邑,今属山西太原绛州。曲氏一世祖,(讳)绅公,于明永乐年间,由小云南迁至登郡蓬莱观里屯。”
大槐树、谚语、歌谣亦可为证
“类如上述,蓬莱共有300多个村庄称之为‘小云南’迁来。这些村庄几乎村村都有古槐,大多数解放后伐毁,幸存的还有数十棵,仍然生机勃勃,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依然顽强地屹立于世,成为大槐树移民的又一有力的佐证。”
沙向阳进一步解释:这种大槐树俗称家槐,学名国槐(有别于洋槐)。据专家称,此品种原产于中国北部,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常见的树种,而在南方难以生存。
其实,早在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注意到此现象,在其《庭槐》中写道:“南方饶竹林,唯有青槐稀,十种七八死,纵活亦支离……”凡到过云贵的人都知道,那里大榕树等树种漫山遍野,却很难见到大槐树。而在山西、山东等地,数百年的大槐树比比皆是,成为我们祖先共同认为的吉祥树,也是大自然为人们区分云南的一个特殊标志。
“吾家远祖植三槐,堂下森森手自栽,槐树于今资口说,嗣续散处普尘埃。”(出自《洪洞县志》)蓬莱众多大槐树移民的后裔称,祖先离别大槐树时,留下了树种,迁到新的家乡,为示纪念,撒种成苗,历经数百载,成为移民后裔的特殊象征,也是人们对大槐树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如:北沟镇北王绪的古槐,树高四丈,经围丈二,有600多年的历史;后营村古槐,树高约四丈,经围一丈多,传为本村张姓始祖从小云南铁碓舀张家迁来时所植,也有500多年了。刘沟镇刘沟村有三棵古槐,分植于村庄不同方位,传有300年—500年的历史。十甲村、范家村、施家村、南吴家、木基迟家、凤眼村、苗家、中营村、登州街道李家疃、三里沟、梁家疃、蓬莱阁街道西庄、林格庄、南王街道平山刘家、团结村、新港大皂孙家……众多古槐,生机盎然,成为历史的活化石,也成了数百年来蓬莱移民的历史印证。
“另外,在民间围绕着大槐树移民故事而衍生的众多谚语和歌谣,是老百姓几百年来的口头文学创作,在民间广为流传,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了那段久远历史的踪影。”采访中,沙向阳向记者介绍了调查研究中发现的大量例证,如:
(一)门前有棵槐,财源滚滚来。祛灾又避难,子孙都成才。
(二)吱儿嘎,割大锯,割那姥娘大槐树。蒸干饭,熬鲅鱼,撑得妗妈上不去驴。
(三)吱儿嘎,割大锯,割那老家大槐树。搭戏台,唱大戏,一唱唱了五里地。唱京戏,唱吕剧,三天三夜没歇气。
(四)花喜鹊,尾巴长,飞上槐树向西望。向西望,泪汪汪,想念老家爹和娘。
(五)大槐树,长得旺,割块树枝做门框。做门板,做大梁,叮叮当当盖新房……
朴实无华的语言,乡情浓重的情感,流淌于字里行间,道出了槐乡后裔对大槐树深深眷念的不了之情。
综上所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大槐树确实是我们大多数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小云南”是大多数移民后裔的旧时家园。蓬莱移民与山西洪洞大槐树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移民咨询微信号:fczg336 或联系:whatsApp:+852 54843678 本文源自头条号:宜丰会长大叔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史为鉴:移民是战争产物,又是多文化融合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前言 中国历史时期的移民一直是历史学界所研究的热点问题,而且中国历史时期大范围的移民主要发生在动乱割据时期。历史时期大范围的移民主要有两个大的阶段,第一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破坏,私有土地不断发展,诸侯战乱割据,使人民走出了自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