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入籍网

专注圣基茨 土耳其 瓦努阿图 格林纳达 塞浦路斯 马耳他快速移民快速移民

美国华裔移民血泪史

明年4月加拿大魁省投资移民重启,中国区抢1330个名额

近日, 新任魁省移民部长Nadine Girault在会议上表示:魁北克省投资移民将于2021年4月重启。重启后,相关投资政策将维持不变。 全球配额1900个, 分配给中国地区的配额为1330个。 最“受宠”的一步到位拿永居项目 魁省投资移民 魁省作为法语大省,因历史文化

导语:自19世纪中期开始,一波又一波的华裔移民涌入相对富庶的美国,在陌生的异域艰苦打拼。不同时期,移民的原因和构成均不相同,华裔移民在美国的心态和地位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而美国对华裔的态度也经历了亲华与排华的轮回。本文拟勾勒华裔移民的历史脉络,回顾一个半世纪的华裔赴美移民史。

一、淘金热之前的零星华裔移民

美国最早的华人移民出现在何时已经很难考证。有人认为是大帆船贸易时代,菲律宾的华人移民乘坐大帆船到达墨西哥后继续北上进入美国。

也有历史学家谈到,在18世纪和19世纪,当地人见证至少有60多艘东方船只穿越太平洋来到加利福尼亚

因此,在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之前的早期移民群体中,华人已经成为其中的一员了,虽然人数寥若晨星。

根据美国移民委员会的官方记载,1820年至1840年间,仅有11名中国人抵达美国。

二、淘金热引发的第一波赴美华裔移民潮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门户被西方的炮火打开,对外交流开始频繁;同时由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因而加重了民众税赋,并且鸦片的输入使得白银大量外流,因此底层民众加剧贫困化。

1855—1867年广东四邑地区自然灾害频发,更爆发了土客两方(“土”指本土人,或较早迁居本地的人,“客”指新迁入者)为争夺土地而进行的长达12年的械斗,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灾难:焚毁数千条村,蔓延六七个县,2.3万人惨死,2万人染瘟疫病死,土客械斗成为引发四邑人远走他乡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1848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淘金热的出现恰好形成了巨大的劳动力缺口,这对于当时天灾人祸频发的广东四邑乡村农民来说,是一个充满诱惑的选择。

因此,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出现了第一次赴美移民潮:淘金移民潮,从广东四邑扩展到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也是中国人移民美国的第一个高潮。

“淘金热”里的华工

三、太平洋铁路建设引发的第二波华裔移民潮

1863年美国太平洋铁路开始施工,其中中央太平洋公司负责修筑的路段要穿越美国西部内华达雪山的核心区域,不仅悬崖峭壁遍布,而且终年积雪,因此施工难度极高。

工程一开始,中央太平洋公司就陷入了困境,面对崇山峻岭和深沟险壑,白人工匠束手无策,甚至开始辞职逃跑、罢工抗议、消极怠工。公司为了如期完成铁路修建,甚至动用关系使用了加州监狱的囚犯,可是进度依然没有起色。

为了完成工程,有人提议雇佣华人。管理层一开始拒绝雇佣"低贱"的华工,但是迫于无奈,在加利福利亚试验性雇佣了50名华工。

1865年2月,华工走进了铁路建设工地。这些华工吃苦耐劳,并且遵守纪律,头脑灵活,很快掌握了工作技能。自此,铁路公司开始大规模雇用华工,甚至专门到广东省招募。

为了争取让华人移民美国参加劳动,公司上层甚至游说了中美外交人员,终于在1868年,中美双方签订了《蒲安臣条约》,中美交叉承认两国公民有自愿移民到对方国家去的权利。

从1865年到1869年的四年间,大约有14000多名华工参加铁路工程,占到了工人总数的90%。

太平洋铁路工地的华工

四、华人移民低谷期 排华法案时期

随着太平洋铁路的建成及淘金热的退潮,大量华工涌入就业市场,恰逢这一时期美国频发经济危机,而华工不但勤劳,工资要求低,也鲜少罢工,因此极具就业竞争力。

同时,华人较为抱团,他们不信基督,而是建自己的寺庙(比如著名的加州马利斯维尔的柏凯寺),拜自己的神祗和祖先,与外界交流少,经济上的积蓄也多数寄回国内,很少在美国置产,因此形成自循环的半封闭社会,唐人街、中国巷由此而生,还有其他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原因,导致美国人开始排华。

1882年5月6日,《排华法案》在美国国会通过。这是该国历史上首次以特定族裔为目标的歧视性法案。

法案规定,10年内不准华人入境、不得准许华人归化为美国公民,法官拒绝承认中国移民作证的权利,禁止华人在刑事诉讼中提供对白人不利的证据等等。许多生活在美国的华人被驱逐出境,甚至有获得美国公民身份的华人也被迫离开。

申请美国移民,排期的小伙伴注意啦!职业类移民排期大跃进

美国绿卡10月排期公布 职业移民排期大跃进 近日,美国移民局公布了2020年10月绿卡移民排期,职业移民各种类型(EB)大幅前进: EB1 审批日期前进三个月,递件日期前进793天; EB2 审批日期前进一个多月,递件日期前进61天; EB3审批日期前进四个多月,递件日期

十年后,美国出台《基尔里法案》,延长对华人的限制措施,直到1943年才废止。

排华法案生效期间,华人并未停下赴美的脚步,只是从地上转入地下,有研究认为,1882年至1920年,至少有1.7万名华人非法入境。有的通过非法越境、有的通过“契纸儿女”,有的则通过“替换”(想进入的替换想离开的)。

然而,即使如此,排华法案仍造成在美华人数量急剧减少,据统计,1890年美国华人数量为107488人,到1920年降至61639人,每年海关入境人数更是锐减,1882年为39597人,1883年为8031人,1884年为279人,1887年仅为10人。

不仅人数减少,华人处境更加悲惨,1885年9月,怀俄明州石泉镇发生排华惨案,28名华人被屠杀;1903年,中国驻美武官谭锦镛被旧金山警察侮辱,愤而自尽。

排华浪潮

五、二战后的华裔移民

二战前华人移民绝大多数是劳工、农民出身,大部分来自广东,且多为年轻男性,他们的本意很少有在美国安家立业的打算,仅将美国作为工作地,努力挣钱回乡置产,以便年老后叶落归根。

二战后,特别是1950年以后赴美的华裔移民中很多人是中产阶级甚至上层社会出身,虽然他们移民也有一定的经济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躲避当时动荡的时局,因此,他们一开始就有定居的意向。

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其中包括国民党政府在二战即将结束时赞助的四千名左右的中国留学生。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科研方面资金投入巨大,也吸引了成千上万中国台湾与香港的留学生,这些人很多最终以移民身份定居美国。

然而,四、五十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成千上万的华裔被怀疑为“间谍”。他们不仅被非法传讯,不准寄钱给大洋彼岸的亲人,甚至被禁止公开谈论自己的家乡,还有不少人被监禁、驱逐甚至遭暗杀。

在美国的国民党军官

六、改革开放后的华人移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陆国门开放,中美之间巨大的经济和科技条件差距引发一波留学潮和规模巨大的偷渡潮。

当时中国最精英的知识分子远赴美国,或公派或自费,当见识到美国的优越生活和工作条件后,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留在美国,成为美国的华裔高知移民,他们中的有些人依然心系祖国,有些人则只想彻底融入美国社会。

移民潮的另一端是生活贫困的沿海农民,他们通过偷渡冒险进入美国,其中以福建长乐、连江为最。

初代偷渡客向“蛇头”缴纳巨额偷渡费(最早的价格是1.8万美元,至2000年达到7万美元),然后躲进货柜或船舱底部漂洋过海。

偷渡客

尽管恶性事故层出不穷:有窒息而死的,有船主因惧怕海岸警卫队巡查而将偷渡客抛下海的,更多的是被发现而遭遣返的,即使成功,也需要忍受在逼仄拥挤的空间里吃喝拉撒睡、生活近一个月。但巨大的经济利益仍然驱使人们前仆后继。

这些移民到美国都只能从事又脏又累的工作(多数在餐馆打工),由于没有身份,活动范围局限在狭小的唐人街(多数唐人街原始、破败,只流通现金,没有一个大银行、没有ATM机),更有甚者,有的人十几年没有走出餐馆。

他们像机器一样生活,一天工作时长大于14小时,省吃俭用,逐步还清偷渡费,攒下自己的积蓄,寄回国内补贴家用(某一些特定年份,单单是福建长乐至少收到了3亿美元来自美国的汇款),有些人自己开餐馆创业。

二代移民较为从容,在初代移民站稳脚跟,已经获得绿卡甚至入籍的情况下,他们通过“依亲”、“假结婚”、打移民官司等方式进入美国。

这股热潮延续二十余年,在大陆经济蓬勃发展,中美两国的生活差距日渐缩小后逐步褪色,2005年后越来越少。

移民咨询微信号:fczg336 或联系:whatsApp:+852 54843678 本文源自头条号:豪森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洪洞大槐树移民史》出版

本报讯日前,由洪洞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程延平,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忠义,县志办原主任张青主编的《洪洞大槐树移民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洪洞大槐树移民史》分上部、中部、下部三册,是一部以大槐树移民为主线,分别记述大槐树移民

© Copyright zaoruji.com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 & Yiw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