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入籍网

专注圣基茨 土耳其 瓦努阿图 格林纳达 塞浦路斯 马耳他快速移民快速移民

句容的外来移民及影响

人类文明的下一站,火星有何优势,为何人类不移民月球而要去火星

PRIVATE CONTENT

句容的外来移民及影响

一、外来移民的特点及其原因

句容有悠久的文明史。1999年在该市春城镇放牛山(春城第二窑厂)发现旧石器文化遗址,说明30万年至1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宝华镇丁沙地文化遗址考证,早在7000年前句容就有农业氏族聚落。句容西汉置县,是江苏省2000年以上的13个古县之一。据句容旧志记载,早在公园4世纪初,就有大批北方琅琊(今山东)人迁往句容北乡(今宝华)一带。

明 弘治 句容县志

《弘治句容县志》载:宋景定期间有客户(外来移民)3996户,人口达7213人;外来移民户占全县总户数(26366)的15.2%,客民占全县总人口(51343)的14%。清同治年间至民国初年,又有大批外来移民落户句容。

以下从三个方面剖析句容外来移民的特点:从村名乡名看,外来移民多数散住在古村旁及山边、江湖周边。从新增村名看,《弘治句容县志》中所载的句容村名,没有一个称XX棚的,叫XX边的也只有3个,集中在今大卓镇北面。而现在该市叫XX棚的村有128个,叫XX边的村名有152个,称棚称边的村数共有280个,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14%。这些称作XX边、XX棚的村,原居民都是外来移民。天王镇称XX棚名的村最多,为39个,占全镇自然村数(204)的19.1%;郭庄镇称XX边名的村最多,为23个,占全镇自然村总数(102)的22.5%。二是直接以移民原居住地名命名乡名。山东琅琊人在西晋时南下迁至江南,句容、镇江各有安置,在句容的琅琊人安置在今宝华镇西北及今黄梅镇东北一带,曾一度成立过琅琊县,县城距县治东北65公里后撤县改为乡。据《弘治句容县志》载:琅琊乡有14里24村,如今宝华的鲍亭,黄梅的罗家庄、新塘,市开发区的赤岗村,都是琅琊乡管辖的范围。直到民国18年(1929年)6月江苏省颁布县组织法,县以下地方组织改为区、乡(镇)、闾、邻4级,句容划为9区144乡镇,由于乡的范围划小,琅琊乡名才消失。

从区域看,该市外来移民居住有相对集中的特点。河南移民大多居住在天王(包括原磨盘)、袁巷、后白(包括原茅西)、茅山、春城、二圣等句容南乡一带,天王、袁巷尤为集中。南乡的以XX棚为名的村,原居民基本是河南移民。天王镇的南山棚子自然村,现有21户,其中河南籍14户,苏北的7户,最早居住的是姓杨的,现有9户。南乡的一些古村河南移民也占相当比重。袁巷镇袁巷村是个古村,明《弘治句容县志》中就有袁巷的村名。现袁巷行政村居民,多数户的原籍为河南。袁巷第5村民组现有45户,河南籍的占40户,本地人3户,苏北籍的2户。市内河南籍的移民大多来自于河南省的光山县和罗山县。江(苏)北移民大多集中在该市北乡,市南乡一带也有不少苏北移民。大卓镇刘家棚子(原生产队,现村民组)共有29户,其中苏北籍17户。刘家棚子无河南籍移民。山东琅琊人的后裔大多居住在原琅琊乡,即今宝华、黄梅一带。湖北籍移民在郭庄、下蜀的圩区落户较多。湖北、湖南、安徽籍的移民,大都是太平天国后期在句容落户的清军中的湘、淮、楚军的下级军官和士兵。浙江温州、台州的移民在句容山区落户棚民也有一定数量。在句容外来移民中,河南籍量最大,其次是苏北籍。

从移民的时间段来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间段。

1、第一阶段大量移民是东晋大兴三年(320),晋琅琊王司马睿和一些大官僚地主率领他们的宗族、乡亲,私人武装队伍和大批乡民南下,集中居住在京口和广陵(今镇江和扬州),部分居住在县境北部地区。

2、第二阶段大约在南宋时期。句容、镇江、南京一带是岳飞抗金的重要战场,由于战争,本地居民伤亡不少,北方居民由于战乱大量南下。据句容旧志载:从宋乾道(1165~1173)到南宋景定(1260~1265)不到100年时间,句容本地主户减少3527户,客户增加1500户,客户占主户的17.8%。

3、第三阶段大量移民是清同治年代之后。句容经历太平天国战争长达11年,清总督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军,采取“欲拔根本,先剪枝叶”的残酷手段,平民百姓惨遭杀害,人口大减。光绪《句容县志》载:“咸丰丙辰、庚申两遭兵火乱后,遗黎不足十之二”,农村“人烟断绝”、“村野为之一空”。同治六年(1867),清廷下旨裁撤大批在江南的湘、淮、楚军下级军官和士兵、仅楚军就有8000人,在句容圩区安家务农。太平军在天京(今南京)陷落后,约有3000人逃到句容茅山山区,落户成家。据史料记载,清同治初,有温州、台州、安庆等处棚民来句容垦荒务农,光绪十四年(1888),荆州、豫州客民来浮山、方山、历山、丫鬟山、瓦屋山一带开垦种植。

4、第四阶段大量移民是从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期间。其原因一是句容一些实业家兴办场圃,垦荒种植,开矿办厂。如茅山的华兴垦植公司、东乡的华桥暨南垦牧公司、句容北乡的小铅矿、煤矿十多家。这些场圃、厂矿吸引了一批外来客户落户句容;二是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蝗灾的影响。为了生存,河南、苏北一些客民相继来句客落户。三是战争,为躲过战乱,一些外出逃生的客民也落户句容。新编《句容县志》载: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22 年,全县迁入客民4680 户,约占全县总户数(56524)的8.2%;民国24年,句三区(今市东南一带)5.7万多人口中,有客民1.2万多人,约占五分之一。

乾隆句容县志 境图

二、外来移民对句容经济发展的影响

移民对一地的经济发展,是促进还是阻碍,关键看移民的素质,是真正的移民还是难民。但总的来说外来移民对句容经济发展的影响,应该是利大于弊。

白鹤滩水电站巧家移民安置房全面实现主体封顶

白鹤滩水电站巧家移民安置房全面实现主体封顶 云南建投集团巧家指挥部 供图 白鹤滩水电站巧家移民安置房全面实现主体封顶 云南建投集团巧家指挥部 供图 记者12月3日从云南建投集团巧家指挥部获悉,巧家县白鹤滩镇七里、天生梁子和邱家屿,大寨镇王家湾和蒙姑

第一,外来移民对句容战后的经济恢复和开发,起了积极的椎动作用。表现最为明显的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太平天国战争之后的经济恢复。太平军与清军在句容境内拉锯战打了 11 年,太平军两占句容城,句容四乡皆战场。战争造成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人口锐减。据句容旧志记载:清嘉庆十四年(1809),句容有丁男306968 人,到清同治年间(1862~1874)的前期,人口不足6 万人。许多村庄满目伤痕,人烟稀少。太平天国后的移民高潮,不仅给句容带未了人气,而且对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句容经济起了重要作用。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之后的句容移民,是句容历史上移民最多的时期。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句客人口已恢复到118700 多人。第二个时期是民国初年至抗战爆发前夕。民国元年,句容人口不足20 万,句容地多人少,兴办买业需要人去开荒开矿。这个时期又有一批移民(主要是河南籍和苏北籍)落户句容,为句容的经济开发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第二,外来移民给句容原居民带来了观念的更新和经济的活力。清乾隆《句容县志》记载的432 个村,有70 多个村始建于唐朝以前,绝大多数坐落在市(县)南部,其余一些村庄,一般是在宋朝一些宦官家庭和庶民南渡之后发展而成。从这个角度证实,句容苏北乡人大多是外来移民。但从句容近代以来经济发展来看,句容经济发展是由北向南椎进,北乡好于南乡。究其原因,我办在编纂《句容县志》时曾作过探讨,除了近代句容北乡的交通条件要好于南乡之外,外来移民对句容原居民的观念更新是一个重要因素。句客南乡人有这样的一个说法:下(蜀)宝(华)亭(子)人太精,不好处;还是南乡人大方好客。这种说法当然不妥,但从别一侧面,反映句容北乡人经商。

三、意识强,观念上与南乡人有差异

外来移民对句客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副作用客观地分析也是有的。特别是太平天国后来的移民,不少是难民,经济条件差,文化低,这样的移民多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据旧志记载,句容从建县始,汉、晋、隋为大县,唐为望县,宋为次畿县,元明清为上等县,民国为三等县。句容在民国为什么降为三等县,原因是多方面的,人的素质问题应是原因之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搞计划生育,句客南乡的计划生育工作难度最大,查其原因,与其移民多、文化低有关,而句容东乡例如白兔镇,计划生育工作一直是句容的先进,除了工作力度大外,与句容东乡群众文化素质高有关。再剖析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句容各镇经济发展情况,句客南乡的经济基础差,人的整体素质包括文化和经商意识都不如东乡和北乡,发展经济的难度要大于其他地区。

句容 宝华山 全图

四、外来移民对句容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句容北濒长江,古有河道通长江,破岗渎古运河东达太湖、西通秦淮;近代有沪宁铁路及宁杭、常溧公路等,加上道教圣地茅山、律宗名山宝华,句容人与外界交流频繁。外来移民对句容文化和社会生活影响表现在:

一是方言:句容县名由来,新编《句容县志》记了三种说法,一是以山取名;二是以山、水取名;三是以语言取名。语言学专业研究人员认为,句容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古越人居住的地方,他们说着一种与华夏语完全不同的语言。根据方言专家的研究,正宗的原居民语言应为吴语尾。讲吴语尾的只有句容县城原居民后裔和句容东乡人(即陈武、行香、白兔和春城部分地区)。从方言上判断,句容战区及句容东乡,是句容原居民后裔仍居住比较多的地方。句容西北部接近南京,其方言接近南京话;句容南乡从河南、湘北迁来的移民多,他们的语言对当时的原居民影响极大。特别是天王(含磨盘)、袁巷一带,句容版的“河南话”(还不是正宗的河南话) 占统治地位,一些南乡的句容原居民后裔,也被“河南人”俘虏,说起“河南话”了。笔者父母住在原磨盘乡朱巷村,朱巷是个古村,笔者祖籍是句容原居民,但父母以及在老家的弟弟,都是一口的“河南话”。

二是地方戏曲。新编《句容县志》载 :“远在百数十年前,句容县昆曲盛行,闻名于外,扬州、镇江、江宁等埠亦尝来币骋。由于太平天国战争,加之战后瘟疫流行,句容人口锐减,原有地方戏剧剧种已无从查考,且已失传,现存在剧种及戏剧活动形式,大都由客民传入”。由外来移民传入的戏剧,有代表性的两种剧种。一是花鼓戏,流行于天王、袁巷、磨盘、茅山等乡镇,其代表人物是原句容南乡庆胜花鼓戏班班主方元庆及其成员陈金山、杨光荣、杜庄荣、陈关英等人,新编《句容县志》还为陈金山立了传,以表彰他在戏由文化上的贡献;另一个是香火戏,旧称小开口,又叫江北戏,句容的香火戏由苏北人传入,流行于句容南乡农村。该戏在20世纪40 年代最为盛行,60 年代末便逐渐衰落消失。

三是民俗,外来移民对句容原居民民俗习惯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椎移、社会进步以及生活的改善,而逐渐消失,风俗习惯逐步趋同。我们碉查了年龄较大的河南籍移民后裔,他们还能讲出一些与本地人不同的风俗习惯。但年轻人就讲不清了。例如丧葬,清明祭祖,河南人病故后坟墓是带尾巴的,即三角形,而本地人病故后坟是圆锥形;清明上坟,河南人用草纸叠成十字形压在两坟帽之间,本地人是用白纸剪成若干洞挂在坟帽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河南人后裔认为在坟帽间放草纸不雅观,也学本地人挂白纸了。河南人来客上菜,特别是贵客,都是菜成双,如10 个菜要上20 碗,但现在这些风俗已几乎不存在了。河南人中堂桂的是“祖宗照穆神位”,本地人中堂桂的是“天地君臣师”。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和杜会进步,现在几乎看不到中堂挂上述条幅了。在婚嫁方面,仍还保留一些习俗。河南人嫁女儿,回亲时只有娘舅、哥哥(无哥去弟弟)能去,本地人凡女方亲属都可以去。结婚一个月后,本地人要去做“满月”,而河南人无此风俗。但这些风俗在城区也区别不大。在节庆方面,本地人腊月二十三要“送灶”,即过小年,河南人无此俗,但正月十五很热闹,玩龙灯、摆宴席、过大年。现在这一风俗也逐步淡化,不论本地人、河南人、江北人,春节都是最热闹的,本地人的腊月二十三“送灶”习惯仍有,但也不是过小年了。老百姓讲得好,过去过年过节无非吃得好一点,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天天像过年似的。

如今的句容

江苏 句容

移民咨询微信号:fczg336 或联系:whatsApp:+852 54843678 本文源自头条号:句容生活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长沙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水库移民美丽家园建设

司马迁曾感叹:“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兴水利、除水害,是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大事。 然而为了水利工程建设,大中型水库库区及周边的群众舍小家、顾大家,搬离故土成为水利移民,付出巨大牺牲。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老乡中更为特

© Copyright zaoruji.com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 & Yiw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