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预言人类要移民,人类未来可能面临哪些危险?
霍金预言说人类要尽快在200年内移民外太空,否则会有危险,你认为人类面临着哪些危险?
对广州而言,能多出一批来自国外的高端和紧缺人才,对于城市建设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但这并非易事,参考一组数据: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广州市发放人才绿卡7623张;其中,外籍人才579张。自2016年实施人才绿卡政策以来,广州“惜卡如金”,2020年全年仅新增发放1300张左右。可见,境外人员拿到广州的人才绿卡并不容易。
一个优秀海外人才,即使有意常住广州,也会“掂量”自己能否达到“领卡”标准。“人才有意、广州有情”的故事,怎样趋于圆满?广州实践给出的答案,走向了“技术移民”。
2021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探索开展技术移民,做好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去年末,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也将“推进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开展技术移民试点”纳入科技人才部分。
在先前“人才绿卡”制度上,“技术移民”的开展,将给广州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它意味着,广州将突破更多制度壁垒,打造“英雄不问出处”的人才高地。
1、制度让人才“留得住”
既然广州已经有了“人才绿卡”制度,“技术移民”的意义何在?
《条例》内文实则隐约提到了二者的区别。与“技术移民”并列的另一条目指出:“本市实行人才绿卡制度,非本市户籍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字面意思理解:技术移民是一项更彻底的引才招式。以往的人才绿卡可以让外籍人员在某些方面,享受与本地公民同样的待遇。而技术移民,索性直接对人才敞开怀抱:来了就是广州人——入籍!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和静钧指出,技术移民本质就是以“人才就是最大的资本”为理念的移民安排方式,可以表现为绿卡、归化、短期居留等多种方式在国民待遇上的进一步升级,是极为亲民的移民安排。
目前,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住的“绿卡”制度臻于成熟。然而,外国人如果拿不到中国国籍,在办理很多事务上就会“碰钉子”。
在国内国外拥有多年生活经验的总配网创始人兼CEO陈万林坦言,外籍人士在中国注册公司是外资公司。此类公司在银行开户、使用资金方面都会有较多限制。而国内政府的资助、奖励及服务对象,很多只是针对内资企业。
例如,广州在全国首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首先实现的是内资企业设立登记“免预约”“零见面”“全天候”“无纸化”即时办理。
一般而言,外籍人士来穗需要经过入境、居留、入籍等阶段。“绿卡”制度缺少了“入籍”制度的相伴相随,终究会影响持卡者在广州长远的发展规划。
“我们通过各类各批次的人才引进政策,不惜重金、大规模向海外揽才。然而,在解决‘引进来’后,问题往往出现在‘留得住’的环节上。”和静钧提到。
国外人才来到广州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充分发挥个人才华。若人才因户籍问题而“留不住”,整个社会的前期引才投入,就不能获得足够相应的效益回报。
“技术移民”是人才友好社会的必要条件。广州在“十四五”首年提出开展技术移民试点,就是向海外人才传达出包容、友好的信号。
2、引才的“需求侧”改革
退一步讲,即使是针对“人才引进”的绿卡制度,也有很多外籍人士“高攀不起”。
现行的《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对人才提出了系列要求。除了“在本市有合法住所”外,还应满足其他硬性条件(满足其中一条即可),例如:
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
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并具有相关领域从业经历10年以上的专家;
工资性年收入达到60万元人民币以上,且年缴纳个人所得税达12万元人民币以上在穗就业的港澳台人员及外籍人员……
诸如此类的高门槛前置条件,容易过滤掉大量人才。对于尚未有经济基础和工龄年限的外籍人才来说,不得不依靠积累时间攒足资历。
另一方面,广州却实实在在需要各种类型的科技工作者。广州“十四五”规划提出,“聚焦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出台政策”。这里不仅包括战略科学家和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青年才俊及创新团队,还涉及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目前,广州有大批具备创新潜能的外国年轻人才。根据《校友会2019中国大学国际留学生排名100强》粗略统计,广州留学生数量超1.5万人,居全国第四。
他们身怀某项社会技能,即使达不到“绿卡”的指标,亦能对广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让此类外籍青年才俊“为我所用”的前提,就是要调整外国人永久居留的条件。
如何让他们的才华与广州地区的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在广州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理事长范群看来,建立有效的技术移民制度亟需被提上日程。
范群提到,相比其他类型的移民需要排队等候数年的时间,技术人才可能半年甚至三个月就能入籍。技术移民可以快速解决社会人才需求的“燃眉之急”,而且不只针对高精尖人才,广州所需的各行各业人才都可以纳入“技术人才”之类。
简言之:技术移民更普惠、更包容、更快捷,是一个地区的人才“需求侧”改革。
需要说明的是,广州现行的人才绿卡制度中,也包括了“符合广州市紧缺工种(职业)目录的人才”及“符合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有关部门认定具有某种特殊技能或专长的人才”。接下来,“技术移民”的准入要求,如何与人才绿卡错位、联动,仍有待观察。
2020小蛮腰科技大会上的高峰对话。
3、广州打好移民“前站”
技术移民的概念虽然在去年末首次出现于广州的官方文件中,但此前已有上位政策为展开技术移民试点做出了引导。
2019年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率先实施更优人才永久居留政策,在珠三角九市先行先试技术移民制度,缩短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审批期限”
一个月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则在建设人才高地方面提出“在技术移民等方面先行先试,开展外籍创新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试点”。
两大纲领性文件铺路,广州的技术移民试点工作终于提上日程。
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服务航运企业发展十六项新举措,即日起施行
6月18日上午,国家移民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移民管理局促进服务航运企业发展十六项新举措。 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介绍,国家移民管理局研究出台促进服务航运企业发展十六项新举措,并从今日起施行,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激活
广州将“技术移民”写进政策中,有望在上位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打破湾区内部人才流动壁垒,刺激人才跨境流动,为加快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优秀的人才资源保障。
这与广州“科学发现为引领、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创新发展思路相契合。该思路自提出以来,曾经历两次更新。
起初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生态优化”;2019年年底,“生态优化”后边,添加了“人才支撑”一项。
去年年中,“人才”要素再度提前,与科学、技术、产业一道,作为构成科技创新生态的组成部分。可见,广州科创事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重视,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
在具体举措中,广州也做了大量“功课”。
除了深入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外,广州也在不断优化留才用才环境。例如,在全省率先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在全国率先实现外国人工作许可及居留许可“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率先将外国人工作许可办结时间压缩到7个工作日。
一年一度的海交会、小蛮腰科技大会等高端创新活动,更是成为广州加强国际化引才的平台。2020年海交会依托市场化办会机制,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多元投入,436家企业发布岗位需求29475个,共有英国、美国、日本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海外人才参会。
种种政策红利叠加之下,广州着力打好移民“前站”,为外籍人才提供了解广州、进驻广州的平台窗口。下一步,将来穗外籍人才归化,就是“技术移民”所要承载的使命了。
4、外籍人口资源转为本地人才优势
长期以来,中国坐拥庞大的人口红利,对于外国人移民到本国地区并不热络。
据联合国2017年7月的估计,即使加上港澳台居民移入中国大陆的数据,从人口的绝对值来讲,中国是世界上国际移民占总人口比重世界最低的国家。
而今技术移民被提上国内议程,与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不无关联。
“现在,我们国家的人才结构和社会的产业发展需求‘到了一个点上’。”范群分析,中国此前是移民输出国,现在是时候让国民转变观念了。
随着生育率的降低与产业结构的改变,中国需要有多元背景的智慧人才,匹配社会发展。尤其在广州这种经济发展迅猛、产业转型较快的地区,人才供应直接影响了社会发展速度。
当前,广州全市八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6.6%。相当于全市GDP有超过四分之一是新产业贡献的。为跟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步伐,广州频频发出引才政策。
珠三角九市中,深圳去年发布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就已提出,“推动建立技术移民职业清单和积分评估制度”。
广州“技术移民试点”的提出,恰逢其时。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广州是外国人来华首选的工作居留地之一。
影响地区外籍人员数量的要素,除了区位条件、教育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外,还要看外国机构的数量。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的入驻量及领事馆等外事机构数量。
仅看领事机构数据,除了北京拥有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大使馆外,广州拥有66个外国领事馆,紧随上海(77个)之后,远超其他城市。
截至去年4月,广州在住外国人超3万人;在疫情发生之前,全球人员正常流动的情况下,截至2019年底,广州在住外国人达8.6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联合国对移居中国的外籍人士估算数据,2019年移居中国境内的外国人为720307人——广州占了全国总量的近12%。
因此,广州本就拥有先发优势和人才基础。如何利用“技术移民”政策,将外籍人口优势,转变为本土技术人才优势,是广州需要细致考量的问题。
2020年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
5、写出“八”字的“一撇”
经合组织发布的《国际移民展望》报告指出,国际移民制度和政策领域存在着四大焦点问题:如何促进国际人才的自由流动,满足各国劳动力市场需求;如何鼓励引进国际人才,同时保证本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如何采取措施有效筛选拥有高能力高技术水平的移民;如何长期保留已经引进的技术移民。
这四个大问题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技术移民制度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制定者在出台相关制度和政策的时候,需要对这些问题给予充分的考虑。
广州的“技术移民”现处在最初始的政策规划阶段。即使落地实施,起初也不过是小范围内的试点工程。技术移民能否在广州全面铺开?技术移民在广州的前景如何?回答此类问题或许为时尚早。
但终究走出了第一步。有了眉目之后,如何写好“八”字的“一撇”,是社会各界都将关注的问题。用范群的话说:“技术移民一旦实施,牵动的是整个社会,绝非单纯的户籍制度改革那么简单。”
广州如何给新添市民提供相应的发展配套?范群认为,人社、公安、教育、医保等多领域,都要做好整个社会的资源调配工作。这比人才绿卡的发放,更加考验一座城市的治理;这是广州迈向国际大都市必须要经历的考验。
和静钧建议,广州如若首次开展“技术移民”,不能“一哄而上”,以致形成了政策洼地,使人才移民的红利异化为机会资本,最终导致政策落空。
陈万林同样认为,保障移民的指标平衡问题,是个复杂的过程。广州需要考量清楚技术移民的前置条件。如果采用评审的方式筛选移民,要做好权力制约;如果采用设置条件、自主申请的方式引进移民,则要将条件与广州本地需求深度契合。
“不妨把裁量权交给市场,让雇佣单位与移民人才进行绑定。”陈万林表示,比如政府将移民名额分配给企业,企业聘用外籍人员后,与其约定好在穗工作年限,在此基础上再为他提供技术移民的机会。
【南方+记者】李鹏程
【作者】 李鹏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移民咨询微信号:fczg336 或联系:whatsApp:+852 54843678 本文源自头条号:南方plus客户端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疫情致经济危机,失业率创纪录!巴西掀移民潮13万“出逃”
据台媒报道 由于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导致经济危机和失业,促使2021年初至5月已有超过13万巴西人前往其他国家发展,主要目的地包括美国、葡萄牙、英国和日本。 尽管因为疫情大流行的缘故,许多国家限制外国人入境,仍有为数不少的巴西人尝试在国外生活。 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