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拒帮美国安置阿富汗移民:建议坐飞机
【土耳其拒帮美国安置阿富汗移民:建议坐飞机】美国国务院2日宣布一项难民身份申请项目,对象是目前和曾经受雇于美方的阿富汗人。但美方说,申请人必须自行离开阿富汗,抵达第三国后,美方才会受理签证申请;受理耗时12至14个月,其间申请人须在第三国等待。
东北,是清代以后形成的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概念。
在近代历史上,东北曾指奉天、吉林、黑龙江、热河和内蒙东部。在现代,则主要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历史上,东北地区的地理区域范围在近代不断有所变化,行政区域范围也与今天有所不同。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已成为中俄两国的界河,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领土已经非我所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在这里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从此,东北地区被称为东三省。民国时期,东北地区是辽、吉、黑、热四省的总称。吉黑两省基本上是以松花江为界线,西北属黑龙江省,东南为吉林省,与今天两省的界线大不一样。而今天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当时则为黑省管辖。彼时的热河省,其辖区范围,实际上也主要是昭乌达与卓索图两盟,相当于今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以及内蒙东南的一部分地区。与此类似,辽吉两省间界线也与今天不太相同。总的说来,奉天省的范围,相当于今辽宁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各一部分,吉林西北、西南各一部分地区。吉林省,相当于今吉林东部及黑龙江东南部地区。黑龙江省,相当于今黑龙江东部、北部广大地区。“满洲国”时期,东北四省虽划分为19个省,其地理范围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由此看来,划分近代东北移民空间范围的标准问题,也应该随着东北行政区域的变化而变化。清末年间,近代东北移民的空间范围可按当时东三省的行政区划为标准,而民国时期,则应当以奉、吉、黑、热四省行政管理区域为界线。我国东北的面积,据1916年日本“满铁”会社的调查,其数如下:辽宁,1.5151万方哩(英里);吉林,1.3605万方哩;黑龙江,3.5497万方哩;热河,1.0167万方哩。四省合计7.4421万方哩。又据1931年《东北年鉴》的统计,其数字为:辽宁,15.4073万方里(华里);吉林,131.865万方里;黑龙江,229.2135万方里;热河,59万方里,四省合计535.4858万方里。到了“满洲国”时期,日本占领下的东北地区即指辽、吉、黑、热和内蒙古东部。其总面积有多少,各种统计数字不一。“满洲国”时期日本人的统计有三种:有的说“满洲国”总面积为130.3143252万平方公里。有的说不包括“关东州”和“满铁附属地”的“满洲国”面积为141.609267万平方公里。有的说包括“关东州”在内的“满洲国”面积为130.69万平方公里。另外,前苏联人莫柴也夫在《中国的东北》一书中说:东四省及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及其西部的高平原),总面积约为160万平方公里。国民党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所编的《东北经济小丛书·人文地理》把“满洲国”总面积统计为196.9037万平方公里(以1941年为准)。
近代以前,祖国的东北,环境优越,地广人稀。满族、蒙古族、锡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以及吉里迷、苦夷等族人,是东北的土著居民,他们世代生息在这块充满宝藏的、令人神往的地方。近代以前,他们是东北真正的主人。虽然历代皆有关内汉人进入东北,但他们或被同化于东北土著或最终又回归了中原地区。尽管汉族移民在清初已具规模,但他们还只能算作是东北的客民。他们与当地土著居民在共同的劳动中一起开发了东北、建设了东北。即使他们的开发作用远远超过了当地居民,但在近代以前这一段时间段里作为客民的这一身份却是不能改变的。
从近代东北整个历史发展时期来看,近代东北地区的国内移民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末移民时期(1861年-1911年)。第二阶段:民国移民时期(1912年—1931年)。第三阶段:“满洲国”移民时期(1932年-1945年)。
一、清末时期的国内移民
清末时期东北移民的变化状况与清政府这一时期在东北边疆政策上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乾隆、嘉庆两朝,对东北实行严厉的封禁政策,禁止关内人口流向东北。但是这种政策,到道光朝以来,已由地方当局逐渐突破了缺口。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廷在关于关内人口移向东北这一问题上的政策,开始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逐渐地在东北部分地区开禁放垦,允许移民进入。
此时,东北边疆之移民垦殖,均由官方倡导,垦局时设,荒地屡放,关内汉人前来者不绝于途,造成空前盛状。当时东北垦区可分9区:(1)额尔古讷河右岸(东南区);(2)黑龙江左岸(西北区);(3)黑龙江右岸(东南区);(4)图们江右岸;(5)牡丹江、绥芬、穆棱诸河上游;(6)乌苏里江左岸;(7)洮儿河流域;(8)鸭绿江上游右岸;(9)鸭绿江下游右岸。经过开垦,各区人口皆有显著增加。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人口已经达到了1600多万人。至此,关内各地民众流向东北,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二、民国时期的国内移民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政权在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把民生立为根本,而解决中国人口吃饭问题便成为当务之急,所以向东北、西北的移民垦殖即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1912年3月,在南京临时政府里,成立了拓殖协会,以“开发边土,增产兴业,筹备军饷,杜绝帝国觊觎,减轻内地人满为患”为该协会的宗旨。协会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行政上的支持(当时各省都设有协会支部)及财力上的资助(由临时政府财政部拨给30万元维持费)。一时间,东北的移民垦荒事务便又积极地开展起来。但是这种由官方组织的移民活动持续时间不长,便因各地军阀混战、政令不能统一而逐渐废弛,继之便由逃荒、避祸而迁徙的自由移民所替代。由于清代“闯关东”潮流的影响、人们观念的转变以及谋生愿望的强烈,流向东北地区的移民数量之多,在中国人口迁移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民国建立后,东北各省来自关内的移民人口与日俱增。从1912年民国建立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止,虽然只有20年的光景,但东北地区的人口比清末增加了1倍多,总数达到了近3000万人。特别是在1923年至1930年的7年间,由于关内的北方诸省连年遭灾,致使贫苦农民移居东北的潮流达到高峰,在此期间大约有500多万人移入东北各地。
在这一时期,移民运动中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河北省移民多从事工矿业,山西省移民多从事商业,而山东省移民几乎全是从事农业。当然,情况也不完全尽然。在整个关内移民中,山东人口占绝大多数,据1927年和1928年的统计,各省移民人口所占的比重是:1927年山东人口占87.3%,河北人口占11.5%,其他各省占1.2%;1928年山东人口占86.3%,河北人口占12.7%,其他各省占1%。由于旧军阀、官僚、商人和各种土地投机者(揽头)等,先于移民到处占据未开垦荒地,这样就形成了极少数地主、富农占有大量土地,而多数移民却手无寸土的强烈对比。没有土地的移民又分为佃农和雇农,其中雇农是一个有相当多数人的阶层。在北满约3%的大土地所有者占有总耕地的50%,而63%的农民却一无所有,这些人或成为佃农,或成为半雇农、雇农。此外,移民中还有一部分人则被城市及城郊工矿业及第三产业所雇佣,成为东北工人阶级的前身。
三、“满洲国”时期的国内移民
1931年后,东北地区在民国时期所形成的移民高潮,由于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而中断了。直到1937年以后,随着日伪统治者实行的“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北边振兴计划”等的需要以及相应采取的措施,移民才开始又有所回升和增加。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国内移民,同样可以划分为减少和增加两个阶段。
1.移民减少阶段(1932-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殖民地。侵略者为使其本国移民移入东北,“借以为更广大的殖民计划清除场地”,开始对关内民众向东北地区移民采取限制措施。在1933年“满洲国”成立的前夕,关东军司令部会同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以“满铁”调查部为中心,着手研究东北的劳务政策。同年9月,由伪内政部、国防部与日本方面的关东军、关东厅、朝鲜总督、日本驻长春大使馆及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等机构的代表组成了一个劳工管理委员会,专门研究移民问题。经过几次接触后,各方面一致赞同管理和限制我国关内各省移民进入东北,对已经迁入的移民也要指导其活动。
2.移民的回升与增长阶段(1938年一1945年)。从1937年开始,日本对华侵略战争进一步扩大。由于军事工业受到战争的巨大刺激,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了更加疯狂的掠夺性开采。因此,东北劳动力市场呈现出紧张状况,而解决劳动力的途径,“多系指望华北移民”。于是,日伪取消了对关内民众向东北地区移民的限制,采取大量招募、抓劳工等办法,以充实东北地区的土木、矿山、林产、铁路等方面的劳工队伍。这时前面述及的大东公司,已由挂着“移民审查”招牌的特务机关变成名副其实的移民招募机构,并且恢复了减免车船费用的待遇以刺激移民出关。特别是随着侵华战争的长期化以及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的国力已经应付不了战争的巨大消耗,在我国东北地区推行产业开发计划所需要的机构设备的输入,也因许多过去的中立国转为敌对国而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者为了扩大掠夺需要,就不得不依靠更多的人力来代替机械生产。“满铁”调查部在《满洲煤炭业生产力扩充中的诸问题》的机密报告中写道:“没有技术的高度化和经营的合理化,而宁可说是向着依赖劳动力的方向前进。”这种做法当然不只是局限在煤炭业,军工、矿山、土木、土地开发等行业,更是把中国的劳动力当作为主要工具来残酷使用。所以,日伪当局“特别强调要把华北当做庞大的‘大东亚开发计划’所需劳工的供应所。能否迅速大量地掠夺劳工是能否增产运输,增强武力的决定因素”。
四、近代东北地区的国际移民
1.日本移民日本殖民主义者觊觎我国东北地区由来已久。20世纪初,日本通过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通商行船续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东三省事宜附约》、宣统元年(1909年)的《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等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将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与港口相继开放,准许日本商人在这里居住和贸易,特别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占领了南满地区,这就给日本实行移民侵略政策提供了方便条件。从此以后许多日本殖民主义者作出了把大量的日本人移至我国东北的种种计划和行动。向我国东北移民,发展日本人的势力,变东北为日本的殖民地,是日本侵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日本向东北地区移民开始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建立,终止于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
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移到东北的日本移民实际数共10.6万户、31.8万人,内有“青年义勇队”移民10.8万人(到1945年时已有80%被征入伍)。“满洲国”时期用于掠购和为日本移民开造农田的经费达6.5亿元,用于移殖日本移民及其他方面的经费达5.9亿元,共合12.4亿元。其中以日本政府名义负担者占4.33亿元,以“满洲国”政府名义负担者占8.07亿元。
美国的阿富汗计划会产生重大移民危机,巨大的安全漏洞谁来填补?
近日,美国政府宣布将接收在20年兵役期间为美国或美国相关机构工作的阿富汗人,但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阿富汗人必须离开该国并在第三国停留12个月或更长时间。 阿富汗难民之路 土耳其外交部周三(8月3日)晚宣布,这将在土耳其造成新的“重大移民危机”,并增
2.朝鲜移民
在近代东北地区,朝鲜移民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咸丰十年一同治九年(1860年—1870年)间,朝鲜北部连年发生历史上少有的水灾、旱灾和虫灾,民不聊生,饿遍道。饥饿的农民,扶老携幼,不顾禁令,纷纷渡过鸭绿江和图们江,私垦定居。为此,同治九年(1870年)宁古塔副都统接所属卡伦的报告中记载:“现今朝鲜男妇子女,陆续往来不绝。在于各屯遇户,强进乞讨,随经阻止,推拥仍然,施回乞食,问话则言语不通,揆情则饥寒交迫,庚癸之呼,嗷嗷待哺,情殊可悯。”仅1870年,鸭绿江北岸就出现了28个朝鲜移民聚居乡。到光绪七年(1881年),定居在东北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已达1万多人,开垦了8000多垧土地。光绪九年(1883年),集安、临江、新宾等县就有了3.7万多朝鲜移民人口。同一时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也有许多朝鲜农民相继定居。光绪六年(1880年),有3名朝鲜人,为采集药材,来至饶河大和镇,并招来30多朝鲜农民定居本县。光绪八年(1882年),咸镜北道庆源郡松下面人李昌浩一家经珲春入东宁县三岔口定居,光绪十四年(1888年),20余户朝鲜族农民在东宁县三岔口建立了第一个移民村一高安村。清朝统治者在既成事实面前,不得不解除封禁,光绪七年(1881年)在吉林省设荒务局,在珲春、延吉、东沟等地设招垦局,公开招募移民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同年秋,招垦珲春边荒事务候选知府李金镛调查嗄牙河一带,有数千名朝鲜族人居住,垦地2000余垧。为此,清朝政府在延边一带设置了17个社,管理朝鲜族移民。为了抵制沙俄入侵,清王朝曾和朝鲜李朝政府订立条约,放宽朝鲜移民的入境政策,并将图们江北岸长约700里、宽约45里的地带划归朝鲜移民专垦区,①为朝鲜族移民我国东北大开方便之门。至此,“上自茂山下至锺城葳子,江滨沃土二百余里,悉行丈放。于是江左一带人口,韩民几倍清民,开辟益广”。②延边地区当时就有朝鲜移民4300多户。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朝政府在延边地区分设镇远堡、宁远堡、安远堡和绥远堡,堡下辖39个社,124个甲,415个牌,以管理居住在这一带的朝鲜人。19世纪中叶以后,朝鲜移民来到延边的人数越来越多,逐步扩展到海兰河、布尔哈通河、嗄牙河等流域,与当地汉族、满族和睦共处,从而使今延边地区逐渐形成为以朝鲜族居民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地区。据史料所记: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我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移民总数已达到5万户30多万人口。到1912年,延边地区的朝鲜移民达到16.3万人。到民国时期东北的朝鲜族人口为辽宁省50万人,吉林省
70万人,黑龙江省10万人,计130万人;居华韩族的种类:
(1)有独立思想而处于指导阶级者;(2)迫于生活困难者;
(3)少数附日辈被日人利用者三类。其生活状况,除少数商工
业者外,农民占总数的98%。
3、俄国及其他国家的移民
(1)俄国移民东北地区的俄国移民历时较长,人数较多,活动地域广阔,影响很大。俄国移民进入我国东北地区居住,源于咸丰八年(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和咸丰十年(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这两个条约均规定了俄国可以在中国贸易口岸处设立领事馆。因此,在这些领事馆的庇护下,许多俄国商人、传教士等便开始移居我国东北地区。较大规模的移民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清末沙俄向黑龙江左岸我国领土上的移民、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后围绕中东铁路的移民以及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流亡移民。到民国时期,散布在东北各地的俄国移民人数大约在11万以上。1945年,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后,虽然一些无国籍的白俄仍然有着抵触情绪,但绝大多数还是加入了苏联国籍,并陆续返回苏联或去其他的一些国家定居了。
(2)其他一些国家的移民简况在我国近代东北地区,有大量外国人口存在,除了日本移民、朝鲜移民与俄国移民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其他国家(其中主要是欧美国家)的人口的存在。
据调查,1927年12月末,东北(不包括赤峰日本领事馆)有其他外国人(不包括日本人)14.3648万人。1928年末,东北各地留住的外国人数:英国,607人;美国,22人;法国,332人;德国,452人;意大利,84人;葡萄牙,6人;荷兰,15人;丹麦,108人;瑞士,9人;比利时,45人;奥地利,81人;瑞典,4人;印度,13人;波兰,963人;捷克,106人;希腊,59人;挪威,11人;土耳其,28人。
在大连,1928年末,居住的其他外国人数达139人,其中英国51人,美国29人,德国22人,丹麦5人,捷克4人,希腊13人,匈牙利2人,荷兰1人,奥地利1人,伊朗8人,拉脱维亚1人,波兰2人。
在安东,1928年底,居住的其他外国人数共达61人。其中,英国25人,丹麦27人,法国6人,美国3人。1929年10月,沈阳城内及“商埠地”所居英、美、法、德、意、丹麦、瑞典、奥地利、葡萄牙等外人达437人。
到1932年8月末,在沈阳县,“欧美人户数,一百三十三,人口,五百八十”。开原县,有西洋人3名。营口县,有欧美人140名。新民县,有英国人,2名。
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在哈尔滨的欧美移民人口只剩下了1828人。随着东北地区的解放、新中国的成立,原已剩下不多的欧美移民及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移民纷纷离去。这样就结束了近代外国人在我国东北移民的历史。
移民咨询微信号:fczg336 或联系:whatsApp:+852 54843678 本文源自头条号:古籍大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肃南水库移民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肃南水库移民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每日甘肃网8月4日讯据张掖日报报道 今年,肃南县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水库移民项目建设。 及时梳理掌握项目区域移民问题,按照轻重缓急原则确定后扶项目类别及建设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