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邦法官下令阻止美政府驱逐美墨边境移民家庭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9月16日,美国一名联邦法官发布阻止美政府驱逐美墨边境非法移民家庭的命令。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法官沙利文(Emmet Sullivan)称,美政府根据公共卫生令要求驱逐边境移民家庭,而根据现有情况,法院认为在边境可以使用
“故乡的 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地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席慕容诗里的“乡愁”,同样时时萦绕在为南水北调让路的16.5万淅川移民群体的内心深处。
如今,南水抵达京津,举国为之自豪。然而,你可知那北上的清流清晰地映照着淅川16.5万移民撕心裂肺般的大迁徙历程,即使他们已经在新家园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但是,故乡总是他们挥之不去的梦,亲情难以割舍,乡思无处安放。
“把根留住。”庄稼人曹志国、媒体人曹国宏、艺术人周成保,就在默默无闻地,让这些变为现实。
此地一为别
在中国大地上,有一条特殊山水风脉,秦岭—淮河。仅这一线之隔就有南北之分,南船北马,南米北面,南腔北调,南水北调之说众多。而横亘在秦岭淮河之间的南阳,就自然成了南北文化、风俗、物资的交流融汇之地。
南阳属盆地,多平原,产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美曰中原粮仓。南阳人多用车而少用船,用船当有大河,南阳最大的河也就是丹江了。至丹江,渔船、客船、货船渐多,出入丹江两岸,除了少量的桥,轮渡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码头也自然成了在北方不多见的景观。
1952年,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伟大构想,并在汉江与丹江交汇处画了一个圈,从此,南阳与湖北十堰就共同负起了“调水担当”。
为满足中线工程调水目标,南阳市淅川县16.5万多人口必须搬迁……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自2009年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启动以来,16.5万南阳人在两年多时间内,带着家眷,带着不舍,带着乡思,告别故土,告别亲人,陆续迁出丹江两岸,分别来到平顶山、许昌、漯河、郑州、新乡、南阳6个省辖市和邓州1个省直管县级市。
曾经的家园已变成“汪洋”,曾经的亲人已变成“远亲”,曾经的丹江已变成“梦乡”。每年的清明节、农历十月初一、春节前后,寻根问祖的移民,再次回到丹江,看一看自己曾经生活、生长过的地方,再看一看一起长大的同学、伙伴,再到祖辈的坟前烧几张纸,多么疼彻的感受呀。人在他乡,根在丹江,丹江成了移民这一生挥之不去的念想。
“只要一做梦,就梦到老家了,不管路程多遥远,这几年我都坚持每年回老家两三次,看一看家乡的亲人,摸一把家乡的泥土,心里舒服呀。”搬迁至新乡仓房村的何宝忠说。
回望丹江,水位已经上涨,京津冀鄂豫陕已一水相连。唯一留下的也就是移民的身份、移民的名字,还有那“忠诚担当 大爱报国”的精神。
留得青山在
从淅川县狮子岗码头过轮渡,往南再走10公里,有一个叫鱼关的小山村。这里依山傍水,却交通不便,村民世代以种地打渔为生。
因为南水北调,丹江水位上升,鱼关人赖以生存的耕地将被淹没十之有九,因为要保护水质,养鱼打渔也被禁止。鱼关被列为南水北调试点移民搬迁村,先行搬迁移民。2009年8月20日,鱼关全村893人全部搬迁至南阳市唐河县东王集乡鱼关移民新村,开始了新的生活。给鱼关留下的只有一片破败的故园。
本着生于斯长于斯、对丹江的特殊感情,淅川庄稼人曹志国只身来到鱼关,承包了这里的荒山,累年坚持劈山造地种树,被当地人誉为“植绿愚公”。
“我来鱼关承包荒山、植树造林不是一时的冲动,经过深思熟虑的。鱼关村毗邻丹江,植树造林护水可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曹志国说。
说干就干,面对一片石块裸露、荆棘丛生的乱石荒山,曹志国以山为家,早上5点多起床,带上一天的干粮,摸黑路上山,到晚上10点多才回到住处。夏秋挖树坑,冬春栽树苗。挖坑、植树、浇水、除草,为了亲手植下的树娃娃都能活下来,曹志国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罪。
方圆数里,只有自己一户人。除了干活,还是干活。每天回到家,衣服没脱,就在床上睡着了。为了给树浇水,他经常一个人驾驶三轮车拉水,几次都差点蹿下悬崖。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曹志国在山上植树1万多株,平整梯田800余亩。曾经的荒山沟披上了层层绿装,鱼关旧貌换新颜。
人都说淅川移民有“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精神,移民走了,精神头却在鱼关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地长了起来。
“原来想着‘人走山凉’,没想到曹志国来到这里承包荒山搞绿化,把我老家搞得像模像样的。”来年回来上坟的鱼关人,看到眼前的“新鱼关”都惊呆了。说曹志国为鱼关干了“一件大好事”,把老祖宗这块土地保护的很好。
登临想旧游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为什么俄罗斯和伊朗等国人喜欢移民美国和欧洲等国?
经常看到说中国人喜欢移民美国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而同样和欧美关系不太对付的俄罗斯和伊朗人也是偏好移民欧美的,这是为什么? 大家都知道,伊朗和美国关系不对付,俄罗斯冷战以来就是美国死对头,中国现在因为美国的打压也关系不怎么友好,但是
2010年,淅川籍媒体人曹国宏本着职业素养和对移民的深厚感情,组织发起淅川企业家在鱼关村部的旧址了修建了一座“鱼关移民纪念碑”。
“碑高1.88米,象征着鱼关村188户村民。碑上刻着全村893名村民的名字。”淅川县移民局局长聂俊毅解释说,这是丹江库区第一座移民纪念碑。
移民抛家舍业走了,移民精神却因为移民纪念碑的建立而得以传承与弘扬,为移民撑起了一片精神家园。它仿佛是一位经历沧桑的老人,向世人诉说着丹江边发生的故事。回来的移民都愿意到这里看看,看看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树,还有那刻满移民名字的纪念碑。
作为一个媒体人,更作为一个淅川人,曹国宏不满足于一个鱼关移民纪念碑,他有更大的想法。他要把采访所搜集的资料和对移民的全部感情,把移民精神、移民文化留在鱼关,留在丹江。
在他的号召下,南阳媒体界、文艺界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收集移民影像文字资料、搜集移民实物的行动中,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2011年,即将废弃的原鱼关小学,经过改造,竟以南阳丹江移民民俗馆的面貌开馆了。
不大的展览馆,内容颇丰富。珍藏有20000余张移民图片、1200余类移民书籍、7000余篇媒体移民报道、7300多分钟的移民视频资料以及2600余件民俗实物。“看看这些当年我们曾经使用过的实物,真是睹物思情呀。”已搬迁到唐河的村支书王文华说。
南阳丹江移民民俗馆在丹江岸边筑起了移民精神的家园,它静静地等候移民,迎接因为丹江水结起的京津冀鄂豫陕一家亲。
2014年9月2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摄制组慕名来到鱼关,以鱼关移民纪念碑为主体拍摄了国庆特别节目“不能忘却的纪念”,并在10月3日“凡人丰碑”中播出。主持人敬一丹在节目中声情并茂地说:“提起纪念碑,一般都是为我们国家和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英烈设立的,但是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淅川县鱼关村,却为893位普普通通的村民建了一座纪念碑,他们所有人的名字都被工工整整刻在了碑上。鱼关村纪念碑让更多的人记住了‘忠诚担当 大爱报国’的南阳移民精神。”
欣留根蒂在
媒体的聚焦,让“忠诚担当 大爱报国”的南阳移民精神也愈发深入人心,也让另一个淅川人萌发了把16.5万移民的名字全刻在碑上的想法,这位有心人就是淅川县大自然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成保。
以根雕成名的周成保出生在丹江河畔的淅川县盛湾镇周湾村,生在丹江长在丹江的他,对丹江有着特殊的感情。
2008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大搬迁拉开帷幕。一次周成保回家看望父母,得知来自山东、河北的外地文物商人从移民手中廉价购进旧家具、门窗,然后运到北京、福建、浙江等地的文物市场,高价转卖给收藏家、博物馆。周成保深受震撼:民俗文物身上体现着浓郁的本土特色和强烈的人文元素,移民村的民俗物品不单是实物,更是丹江沿岸的文化、历史,最能反映出移民的生活状态,若都流失或毁坏消亡了,以后咱淅川移民回老家还上哪儿找珍贵的“根”?
经过深思熟虑,周成保决定出资收藏移民家中有代表性的实物,建一座民间博物馆,将这些流散民间、将要消失的民俗文物作为文化样本保存。家具、农具、各种土地契约、票据,木雕、牌匾、碑刻、神龛,石磨、石碾、笔墨砚台、鱼叉……有啥收啥,聚少成多。
周成保因循收集的众多移民民俗实物,周成保走上了一条文化旅游产业的大路。于2012年创办了大自然根雕艺术馆,于2013年开办了大自然文化购物城,在2014年,成立了大自然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从媒体上得知鱼关纪念碑的故事后,周成保被曹国宏等人的干事热情、精神所感动。“淅川有16.5万移民为国家舍小家,为啥不能用自己的力量把他们的名字也留下来,让他们乃至他们的子孙归来时,可以来看看丹江,看看鱼关的移民丰碑,还可以缅怀他们的亲人。”
因此,周成保决定在鱼关村为淅川16.5万移民修建纪念碑。他和曹国宏、曹志国一道着手南水北调“移民丰碑”项目。
经过规划、论证,以及前期大量的移民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移民纪念碑建设工作进展迅速。移民丰碑由56块大理石碑组成移民丰碑群。主碑高8 m,上书“移民丰碑”,52座副碑上錾刻淅川10乡镇184个行政村1276个村民小组16.5万名移民的名字,在入口处立碑记石1块,錾刻《南水北调移民丰碑记》,立“移民干部丰碑”两座,錾刻移民迁安工作先进个人名单。
今年,移民纪念碑就要落成,16.5万名移民的名字将留在丹江的青山碧水之间。
冰心在玉壶
淅川移民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回望丹江,都有割不断的情感。移民了,水通了,气冲云霄的大事干完了,可移民的根永远留在这块土地上。为了“把根留住”,他们正上演着“留根”接力赛,誓言将丹江照看好,把青山呵护好。
从植树造林、保护水源到鱼关移民纪念碑、南阳丹江移民民俗馆的建成,再到移民丰碑项目的实施,在丹江岸边的青山之上,一群人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去一节一节地完成对故乡和16.5万移民的责任。
移民为国家舍小家,他们为移民倾尽满腔挚爱,他们以微薄的一己之力,筑起了永垂不朽的移民丰碑,记录并见证了人类历史上这一空前的世纪工程的进程,传承发扬了与南水北调相伴相生的伟大移民精神,凝聚了强大的时代正能量。
伫立在丹江边,阵风吹来,惊涛拍岸,仿佛听到了丹江号子的隐隐声响,纤夫弯腰弓背一步一步往前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呜呼!
移民咨询微信号:fczg336 或联系:whatsApp:+852 54843678 本文源自头条号:荆楚江湖洽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吸引移民 欧盟放宽蓝卡限制
中国侨网9月17日 据《欧洲时报》编译报道,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15日,欧洲议会通过协议文件,放松发放欧盟蓝卡的规定。欧盟蓝卡是给予高技术移民的工作许可。今后,申请欧盟蓝卡的移民只需要提供一份至少6个月的劳动合同或由雇主提供工作证明,就可以获得